新区顶山街道:用一盏花灯点亮非遗传承路

发布时间:2025-07-14 09:56:00   来源:顶山街道办事处   字体大小:【】【】【】   浏览量: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在顶山街道石佛社区的非遗小屋,许诣正坐在工作台前,只见她的手指灵巧地将竹篾缠绕成型,一顶精巧的状元帽花灯逐渐显形,帽檐垂落的逢考必过挂牌轻轻摇晃。

四十岁的许诣曾是企业宣传岗的老手2018年,在南京某商场企划部耕耘近二十年后,她经朋友介绍结识花灯制作非遗传承人,对这项技艺燃起了兴趣。花灯承载着我们小时候的记忆,况且有一门自己的手艺,也掌握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从那开始,许诣每晚下班直奔工作室,三小时学艺雷打不动。

骨架拆解、布料配色,断断续续学不成系统。许诣比划着花灯骨架解释,就像零件会做却串不起整灯。”“兼职学习两年后,她毅然辞职全职学艺。我希望通过自己制作的花灯,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也让这些传统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

2024年,石佛社区青年夜校招募绘画学员,爱好艺术的许诣立刻选择报名,命运的齿轮也由此开始转动。经过和社区工作人员的互相交流,工作人员发现了许诣花灯制作技艺的特长,随即邀请她作为夜校讲师,还特别安排了一间活动室供给许诣打造非遗小屋

花灯制作虽是一项传统技艺,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花灯也有了新的样子。这是为了刚刚过去端午节制作的粽子灯,仔细看还能发现这各有不同,粽子花灯也有甜咸之争!许诣的花灯作品,不仅保留了传统秦淮花灯的精髓,更融入了现代审美和创意元素。她设计的状元帽灯、饼干兔灯、月球车灯等系列作品,既保留了传统花灯的韵味,又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我喜欢在设计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让每一盏花灯都独一无二。许诣说。她的创新不仅体现在花灯的造型上,更体现在材料的选择和制作工艺的改进上。她尝试用扭扭棒替代竹篾,降低了制作门槛,经过她简化后的制作步骤,亲子家庭两小时就能做出一盏属于自己的花灯,让更多居民能够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

能做出来成品,大家有了成就感,才会对这项非遗技艺更加感兴趣。在中、高考来临之际,她带领居民们制作寓意吉祥的状元帽灯,为学子们加油鼓劲,也让非遗文化在社区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现在,每周三下午的非遗小屋总特别热闹。许诣固定在此开设手工课,不仅展示和教授她的花灯技艺,还积极与社区居民互动,共同探索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我今年还计划开始直播,把花灯制作这个技艺带到更多人身边。

非遗文化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文化的认同。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许诣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接受度低、销售渠道有限、创新难度大等问题时刻考验着她的毅力。但她明白,非遗文化传承的核心是对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这种传承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因此,她会在空闲时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和顶山街道太阳花残疾人之家的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群体开设公益课程,让更多的了解和喜爱这一非遗技艺,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每当看到居民们亲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花灯时,那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提到期待,许诣希望非遗小屋能够升级为社区文创中心,不仅能够开发更多花灯主题文创产品,还能将所得收益反哺公益课程形成良性循环。而她自己,可以守住初心,成为沉浸在竹篾与灯光间的守艺人让花灯点亮更多人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