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管理办公室2021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2-01-21 09:00:00   来源: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管理办公室   字体大小:【】【】【】   浏览量: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本报告由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管理办公室综合管理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编制。报告所列数据统计期限自202111日至20211231日。

报告电子版可从南京江北新区门户网站下载。如对本报告有疑问,请与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管理办公室综合管理部联系(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区方水路168号,邮编:210047,电话:025-58390685。)

一、总体情况

2021年,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管理办公室依法依规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截至20211231日,通过南京江北新区政府门户网站、江苏政府采购网、江苏省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等网站平台,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4条;接到上级部门要求提供信息公开材料1次,未直接办理回复群众的信息公开申请。全年未发生因违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定而出现的举报、投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各内设单元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与协调。明确由综合管理部牵头,具体负责政务公开工作开展。

(二)加强主动公开

一是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及时学习《江北新区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新区通知及相关考核要求,制定《新材料科技园关于加强政府信息公开考核工作的通知》《新材料科技园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方案》规范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主动在新区门户网站发布《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管理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新材料科技园机构设置、权责清单等信息。

二是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情况。积极推进财政预决算、重大建设项目、安全环保、科技人才等重点领域信息在新区门户网站、江苏省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江苏政府采购网,以及科技园微信公众号及各个微信工作群、QQ工作群等载体平台主动公开。

重大项目信息公开方面及时利用新材料科技园微信公众号、工作群等方式,公布《关于开展新材料科技园2020年度企业绿色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关于新材料科技园2020年度企业绿色综合评价等级情况的通报》等内容。主动收集企业重大项目进度信息,全年召开企业项目推进协调会12次,解读项目审批流程、产业政策等,有效解决43家企业91个项目的135个问题。新区首家政策咨询综合服务窗口“质量小站”并提供咨询服务,热线电话、网络答疑、现场咨询等方式精准办结服务事项101项,实现全流程、全节点政信息动态推送。

科技人才信息公开。利用新材料科技园微信公众号、工作群等渠道,公开并解读2021年度各项科技人才政策、项目申报公告及入选结果等。公开事项中,将公开信息细化到各类政策实施细则、申报流程及入选名单等,公开内容完整、全面。同时,举办各类政策培训会、宣讲会、各类申报材料评审会10余次,邀请专家现场为企业解读政策解读,解决企业申报难点。

预决算信息公开。除涉密信息,在江苏省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及新区官网及时公开2020年度部门绩效信息、部门决算、专项资金及资产信息,以及2021年度部门整体绩效目标、部门预算等信息,并将公开信息细化到功能分类项级科目,经济分类科目细化至款级,公开“三公”经费具体内容,公开内容完整、全面。

安全环保信息公开。在新区官网主动公开企业环评公示16篇,在江苏政府采购网公开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第三阶段),在南京公共采购信息网公开规划环评跟踪评价、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实施方案等工作通知及成交结果公告等文件。组织开展政策法规学习宣读会,学习宣贯新《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法律法规。

(三)创新载体形式。除利用新材料科技园政务新媒体、新区门户网站及相关专业官网等线上渠道公开我办重点领域主动公开信息外,还灵活使用工作QQ群、微信群等辅助企业服务、科技人才等重点领域信息主动及时公开,线下因地制宜采用公告栏、举办政策宣讲会、专家面对面解读政策文件等方式,解读政策文件,切实做到线上线下信息公开及沟通工作高效及时。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2021年,我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存在问题:一是部门、单位主动公开意识不强,对内容审核把关不严;二是未能有效应用信息化时代最新的信息公开渠道与载体;三是为企业和群众进行政策解读频次待加强。改进措施:一要转变工作理念,提升对内容的审核把关力度。各部各单位需明确专人开展并对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并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素养;二要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和载体,工作中勤思考、善学习,多借鉴好的方式方法和经验,拓展公开渠道和方式;三要加大对企业和群众的政策推送和解读力度,创新采用长图、视频等方式,实时做好与企业和群众的沟通交流,切实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本机关本年度未收取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