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印发《2024年度南京市河湖长制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4-04-16 16:15:00来源:河长办
各区人民政府,江北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
现将《2024年度南京市河湖长制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对照任务分工,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2024年度南京市河湖长制工作要点
南京市河长制办公室
2024年1月29日
2024年度南京市河湖长制工作要点
2024年全市河湖长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水安全保障、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文化建设为重点,坚持守水有责、管水担责、护水尽责,着力提升河湖长制工作成效,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聚力打造幸福河湖样板,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南京,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走在前、做示范提供有力支撑。
一、着力提升河湖长制工作成效
1.强化河湖长履职尽责。市、区级河湖长强化示范引领,围绕水环境治理、防汛抗旱、河湖保护专项整治等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推动重难点问题整改;督促下一级河湖长履职尽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镇街、村社级等基层河湖长加强常态化巡查,确保河湖问题及时感知、及时报告、及时处置,推动河湖治理和保护的具体任务落地落实。各级河长办要及时更新河湖长名录,加大河湖长培训,提升河湖长履职能力和水平。(责任单位:各级河长办、河长办成员单位及河湖长联系部门)
2.优化部门联动机制。发挥“河湖长+河长办+部门”制度优势,各级河长办牵头梳理需河湖长关注推动的重要工作和协调解决的突出问题,形成问题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深化部门联络员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强化领办分办督办,完善发现问题、联动处置机制,共同推进年度目标任务完成。(责任单位:各级河长办、河长办成员单位及河湖长联系部门)
3.加强河湖日常督查。持续开展区级河湖长责任河湖督查,围绕重点河段、重点时段,以及12345投诉举报、网络舆情热点河湖强化抽查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通过提示函、定期通报等反馈给相关河湖长,督查情况纳入考核。问题突出的要及时约谈河湖长,并通报市纪检监察部门,以督促解决问题。(责任单位:各级河长办)
4.严格河湖长制考核。优化完善考核细则,落实河湖长制考核评价体系,每季度通报河湖长履职情况,突出奖优罚劣,进一步激发基层河湖长和民间河湖长履职的主动性、积极性,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向“有为善为”转变。(责任单位:各级河长办)
二、大力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
5.夯实水环境基础设施体系。落实《南京市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和《南京市水环境综合治理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要求,科学精准治污、整体系统治水,加快补齐治污基础设施短板,有效削减城市雨天溢流污染,推动南京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建委,南京水务集团,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
6.推动河湖突出问题整改。持续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涉水问题整改及“回头看”工作,举一反三,标本兼治,不断巩固提升整治成效。围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河湖保护治理专项整治行动等任务,坚持综合施策、精准治理,进一步细化整治方案、倒排工期计划,不折不扣推动问题整改到位。(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
7.保障水质全面达标。开展长江及入江支流水质稳定达标专项整治,持续推动入江支流溯源排查整治,确保4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28条入江支流和112个市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以持续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巩固提升攻坚战为抓手,定期排查建成区水体,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确保动态清零,巩固全市建成区消除劣V类整治成效。(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
8.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系统开展干河沿暗涵整治、内秦淮河中段流域雨水排口截流优化改造等18项河湖水环境提升工程;开展190余个片区雨污水管网清疏修缮,完成主城区60公里污水主次干管修复改造,实施东阳城市污水处理厂等扩建,探索“厂、网、源、河”一体化。推动19个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创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82.3%。加强“小散乱”等排水户整治,强化排水管理和执法协作联动。(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建委、市城管局,南京水务集团,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
9.加快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完成190公里农村生态河道治理和10个水美乡村打造。系统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化运维管理,到2024年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保持100%,设施正常运行率不低于90%,坚决防止农村河道返黑返臭。(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江北新区管委会、各相关区人民政府)
三、聚力推进水污染防治
10.保障水源地安全。健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联防联控机制,持续做好水源地长效管护评估,推动水源地保护区规节化管理,加快江宁新济洲凤凰湖应急水源地达标建设工作。开展1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健全完善水源地信息管理档案。 (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江北新区管委会、各相关区人民政府 )
11.强化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加快推进工业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持续开展17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完成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水污染整治任务。(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江北新区管委会、各相关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12.落实船舶污染物联合监管机制。强化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的闭环监管,加强辖区船舶污染物接收点的接收转运设施与属地城镇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有效衔接,督促交接转处单位按要求使用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信息服务系统,落实闭环监管。(责任单位:南京海事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城管局,江北新区管委会、各相关区人民政府)
13.强化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基本完成主要内河湖库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完成其他水体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工作,初步建立全市入河排污口档案库,逐步推进形成较为完善的全市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制度体系。(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建委,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
14.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综合利用率95%左右;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实施水产健康生态养殖,促进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江北新区管委会、各相关区人民政府)
四、全力强化河湖保护修复
15.加强长江岸线管理保护。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和《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条例》,加快推进省河湖保护专项行动剩余5个项目的整改,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湖“清四乱”整治,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巩固整治成效。(责任单位:市水务局,江北新区管委会、各相关区人民政府)
16.实施长江生态系统修复。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持续保持长江流域禁捕高压态势。按照长江水生态考核要求,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长江南京段水生态监测评价,实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放流各类土著物种不少于3000万尾。加强长江湿地保护,开展长江退化湿地生态修复。(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绿化园林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人社局、南京海事局,江北新区管委会、各相关区人民政府)
17.推进新一轮太湖治理。全力抓好《南京市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的落地落实,巩固胥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成果,进一步扩大排查范围,确保胥河落蓬湾断面总磷浓度稳定且持续改善。实施桠溪、东坝街道雨污管网整治修复,提高乡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能,实现流域内自然村100%全覆盖。推进秸秆离田收储运体系建设,实现秸秆离田率15%的目标。加快完成流域内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积极谋划桠溪国际慢城零碳示范区建设。(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高淳、溧水区人民政府)
18.恢复河湖生态功能。开展河湖水域空间保护范围划定及管控试点;全面开展石臼湖、固城湖等43个重点河湖水生态调查与评估,因地制宜推进重点水体河湖缓冲带划定与建设;推进水系连通工程,改善水体水动力和生态流量,增加补水点,建设补水管道,提升再生水利用率。(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资源局,南京水务集团,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
五、合力深化区域部门协同联动
19.统筹跨区域协同共治。完善跨界河湖联防联控机制,围绕长江等10条跨界河湖,进一步统筹目标任务,明晰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管理责任,深化跨界区域河湖问题联合会商、信息共享、协同治理、联合执法四项机制,召开南京都市圈联合河湖长制第三次联席会议。(责任单位:市河长办,相关区河长办)
20.推动多部门协同监管。推进河湖保护和系统治理,落实“五位一体”河道管理养护。组织开展禁采江砂、禁捕退捕等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探索“河湖长+检察长+警长”多长联动机制,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做好长江水体(油)污染应急联动处置工作,确保长江南京段生态安全。(责任单位:市河长办,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南京海事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各相关区人民政府)
六、奋力推进幸福河湖
21.落实幸福河湖建设任务。按照省总河长令关于“2025年建成区河湖基本建成幸福河湖”的目标,对照《南京市幸福河湖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5年)》,围绕提升水观感、建设滨水带、展现人文气等方面重点,打造不少于60条幸福河湖。(责任单位:市河长办,市各相关部门,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
22.打造秦淮河、滁河示范样板。加强秦淮河、滁河等重点河湖治理保护,协同加快秦淮新河枢纽改扩建工程建设,推进外秦淮河防洪能力提升和秦淮东河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实施雄州西路、延安路等修复项目;创建秦淮河省级幸福河湖,打造滁河协同共治典型样板。(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城建集团,江北新区管委会、各相关区人民政府)
23.做好河湖日常管护。落实管养队伍、管养经费,常态化实施水面保洁、河底淤积清疏,强化岸坡环境管养,加强雨后清理维护。结合河湖日常督查,依托智慧水务系统,持续开展已创成河湖的“回头看”工作,确保幸福河湖管护成效。(责任单位:各级河长办,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
24.强化宣传推广。总结各区创建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扩大典型示范效应,积极申报美丽河湖、幸福河湖优秀案例。加强引导动员,做好节水宣传,注重多元参与,多角度、多层次、多媒介开展各类活动,凝聚社会力量共谋、共建、共享幸福河湖,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责任单位:市河长办,市各相关部门,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