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2-10-11来源:环球网
立秋已过,行走在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感受的不仅是“夏去秋来”的凉爽,还有“春耕秋获”的喜悦。依托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新区“双区叠加”的独特优势,始终聚焦制度创新核心任务,着力服务区域开放发展,这里已累计形成160余项体现首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
南京片区改革“试验田”作用日益显现,通过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重点改革任务实施率已达97%。近三年以来,除省、市出台的近30项支持政策外,南京片区也在科技创新、人才服务、数字经济等领域累计出台各类改革政策30多项。其中,在全省率先出台《促进制度创新十条措施》,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制度创新。截至目前,南京片区已累计形成160多项含金量高、针对性强、受企业欢迎的制度创新成果。
持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
企业开办是市场主体设立的第一关。近日,南京片区又推新举措——在企业开办0.5天办结常态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办结速率,将企业登记、公章刻制、涉税事项、社保登记等环节整合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流程,平均2小时办结。高效的服务让企业负责人直言“想不到”!
南京片区以市场准入和工程建设项目为“牛鼻子”,带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满盘活”。
据了解,南京片区在22个行业实行“一业一证”改革,审批时间缩减97%。开展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了产业类项目“拿地即开工”。打造了全国首个区域集成评估改革示范区,累计节约成本上千万元。着力提升“互联网+”市场监管水平。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创新非现场智慧监管模式,完成8千多家市场主体风险分级,实现食品药品安全“全时段、全过程”监控。
此外,片区强化法治营商环境建设。成立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仲裁院和全省首个自贸试验区法庭,落户江苏自贸试验区首家境外律师事务所代表处,全国首创境内外机构合作设立第三方调解组织,为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跨多法域的法律服务。
产业“助推器”作用不断增强
“这里有供应商,也有客户,已经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朋友圈’。”对于集萃药康来说,南京片区就是一片热土。得益于南京自贸片区“进境SPF实验鼠海关监管便利化套餐”这一制度创新成果,该公司在进口用于特定药物研发实验小鼠时,进口申请审批、隔离检疫的时间大幅缩短。“小鼠的隔离检疫期从30天到14天的一个时间的缩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可以用来做科研实验。”集萃药康生产总监杨慧欣说道。
强大的产业集群,固然是吸引企业的硬实力,而一流的营商环境,更是看不见的“加分项”。
据悉,在助推产业发展方面,南京片区还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成了全国首个覆盖全生产要素的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开放运营全国首家中小企业EDA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全国首创多组学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平台。还整合了新区分散的设备资源,成立大型科学仪器开放服务联盟,共享仪器设备超过万台。其次在培育数字经济应用新场景方面,片区探索健康医疗数据安全管理和转化应用,开展数据转化应用项目60多个。此外,在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运营方面,南京片区建成全国首个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知识产权资产数字化交易平台;打造“互联网+金融+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6000家企业提供线上融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片区还推动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在深交所挂牌发行,面向科技中小企业开发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让企业“知产”变“资产”。
开放“新高地”建设不断加速
2022年1月1日,全球最大自贸协定RCEP正式生效,为区域合作的深化发展创造了崭新机遇。1月12日,南京片区迎来RCEP进口“开门红”。 抢抓RCEP生效实施机遇,让企业充分享受协定税率优惠,是南京片区不断以创新底色刷亮发展成色的缩影。
南京片区引导企业用足用好RCEP关税降税承诺、原产地区域累积规则等优惠政策,在搭建跨境电商平台、深化数贸服贸合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此外,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落地江苏首批5000万美元的QDLP基金和南京首批30亿元的QFLP基金。成功上线全国自贸区首个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标准收发器,实现人民币跨境收付款全流程直通式处理。
自成立之初,南京片区致力于与国际规则接轨。随着改革的深入,探索的领域也不断拓展。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三年时间倏忽而过,制度创新静水深流,南京片区将继续在攻坚突破中探路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