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服务网,守护田间希望

发布时间:2025-06-04 15:46:00   来源:长芦街道办事处   字体大小:【】【】【】   浏览量: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在广袤的田野间,网格员不仅是政策落地的“末梢神经”,更是农民群众的“贴心纽带”。小摆渡村网格员徐帆作为长芦街道基层网格员的典型代表,用脚步丈量责任,以行动诠释担当,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关键节点上架起服务连心桥,生动演绎了新时代网格力量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从电线抢修看网格响应速度

当种粮大户季某面对倒伏电线束手无策时,既当“安全员”又做“协调员”的徐帆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他现场勘查迅速锁定安全隐患半径,及时向电信公司精准传递地理坐标、损坏程度及周边环境特征,同时准确预判维修车辆进场路线,确保维修人员尽快到达。

这种“坐标定位+三维描述”的信息报送模式,让维修团队得以迅速携带适配工具直抵现场,将处理流程压缩至数小时内完成。群众连连点赞的背后是网格员将“群众需求清单”转化为“部门任务清单”的精准服务能力。

抗旱保收的协同作战

面对今年干旱少雨的严峻形势,徐帆展现出网格员特有的资源调度智慧。他通过“政企联动”机制激活社会责任资源,与辖区单位中交二公局沟通协调后,将工程洒水车转化为灌溉利器。同时通过街道农业农村办争取到两台专业灌溉设备,构建起“企业设备+政府机械+人工补充”的协同抗旱体系。

这种“跨界资源整合”思维,使大片麦田在短时间内完成全面灌溉,用水效率较传统方式大幅提升。长势旺盛的麦苗和农户们舒展的眉头,是网格服务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共治”升级的最好体现。

网格化管理的时代价值

徐帆的实践揭示着基层治理的深层变革。网格员正从信息传递者进化为问题终结者。通过建立辖区单位资源库、绘制应急联络图谱、完善分级响应机制,他将网格打造成“移动服务终端”。这种闭环管理使农田电线隐患处置周期大大缩短,农业应急诉求响应率达100%。正如麦浪中重新架起的电缆网络,网格服务也在田间地头织就着隐形却坚实的安全保护网。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布局中,像徐帆这样的网格员们正重塑基层治理生态。他们依托“铁脚板+大数据”工作法,将服务延伸至田间地头;通过“属地管理+跨界协同”机制创新,实现行政资源在网格内的精准配置。这种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服务模式,不仅筑牢粮食安全基石,更在田野间铺展治理现代化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