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治理”双轮驱动 小摆渡村的基层善治之路

发布时间:2025-06-11 14:38:00   来源:长芦街道办事处   字体大小:【】【】【】   浏览量: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在江北新区长芦街道小摆渡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正焕发出蓬勃生机。通过强化理论学习、优化基层治理和推动乡村振兴,小摆渡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发展之路,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

突出党建领航,筑牢“基座底盘”

小摆渡村始终将理论学习作为党建工作的核心抓手,通过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为基层治理提供思想指引。村党总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读书班、组织交流研讨等形式,引导党员深刻理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意义,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前谋划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结合辖区重大项目推进等重点工作,实行社工队伍村内“轮岗”,努力全方位培养工作队伍,增强服务群众本领。

小摆渡村以强化区域共建共享共赢为抓手,开启“组织共建、工作共联、阵地共用、区域共治、服务共享”的党建共建模式。今年以来,与3家共建单位开展3场联建共建活动,在凝聚共识中持续优化环境,积极打造协同发展“新格局”。

优化基层治理,打通“毛细血管”

小摆渡村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着力打通治理的“毛细血管”。全村划分为2个网格,构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三级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20名党员分布在各个网格,成为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他们通过设立“老谢调解工作室”“小渡妈妈志愿服务队”等特色载体,常态化开展“敲门问需”行动,深入了解村民需求,半年内累计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30余件。

在仙新路过江通道等重大项目用地协调中,小摆渡村通过“小渡微话”民主议事平台,组织党员牵头召开协商会10余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0起,调解率达95%。针对老年群体就医不便的问题,村党总支联合社区卫生院,为村民提供看病预约、药品代购等服务,让党组织的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

通过党建引领,小摆渡村的基层治理更加精细化、人性化,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逐步提升。

推动乡村振兴,激发乡村活力

小摆渡村立足“农业为本”的发展定位,以农耕文化为纽带,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特色路径。

2023年5月,打造600平方米的青少年科普基地“青耘课堂”,融合“田间微党课”“小渡妈妈诵读团”“共享土地”等模块,构建起完善的农耕实践体系,年均接待青少年劳动教育超500人次。这一举措不仅传承了农耕文化,还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村里还培育了“小渡妈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摆心渡爱”系列活动,惠及留守老人、困境儿童200余人次。该组织于2024年10月荣获“南京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今年正冲刺省级品牌称号。

作为“长芦臻米”品牌大米的总经销,小摆渡村通过组织农户参加农博会、开设线上推介专栏等方式,帮助销售长芦大米,带动增收。同时,结合村庄剩余5个未拆迁自然组的闲置土地资源,引导部分种植大户发展庭院经济,试点房前屋后花卉盆栽种植,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村民收入,真正让“方寸之地”变为“增收宝地”。

村“两委”牵头成立“小渡智囊团”“村民议事会”,创新“板凳议事厅”机制,让村民从“旁观者”变身“当家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民代表全程参与设计方案讨论,最终确定保留村庄古槐树景观,将废弃老宅改造成乡村风景。

通过党建引领,小摆渡村实现了基层治理的优化和乡村振兴的突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细胞活力”,正朝着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目标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