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村:党建引领,“邻帮邻”编出“温情网”

发布时间:2025-08-06 15:34:00   来源:长芦街道办事处   字体大小:【】【】【】   浏览量: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近年来,江北新区长芦街道滨江村以党建为引领,创新网格化治理模式,将组织力量、服务触角精准下沉至“最后一公里”,构建起高效联动、充满温情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骨干下沉,力量融在网格里

滨江村党总支选派经验丰富的生产组长“一对一”进驻各网格。这些“老将”既指导网格员工作,更凭借丰富经验,带领网格员主动排查、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让问题解决在源头。

推动网格员与支部骨干“身份融合”,目前三个党支部中,两位支部书记及多位支委均由网格员担任。他们带着双重身份走访服务,使命感更强,与群众的距离更近,有效激活了网格的红色动能。果园组崔师傅家因占用共用小路填土种菜,与邻居李师傅家之间产生矛盾。网格员王月萍联合生产组长走访调查,还原事件全貌。调解中,他们反复奔走,以“远亲不如近邻”温情劝解,终促双方和解,崔师傅家清理小路,李师傅家主动道歉。

驿站扎根,服务送到家门口

发挥“家门口”网格驿站的便利性,成为党群互动的前沿阵地。滨江村党总支鼓励党员群众常来驿站坐坐,畅谈心声、反映诉求。驿站内,党员中心户发挥专长,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特别是位于村中心地带的“邻帮邻”志愿服务站(90%以上志愿者为党员),被赋予网格驿站功能,成为党建网格融合的重要窗口。依托其品牌效应和党员志愿者的强大力量,服务站与网格工作紧密联动,信息共享、资源互通,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这支队伍是村民安全的“守护者”:2024年,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村民黎某两次走失,均在“邻帮邻”志愿者快速高效的搜寻下(分别在岳子河九里埂桥和杨太平烈士纪念碑附近树林)成功寻回;2019年,村民杨某在徐营桥附近因低血糖突然晕倒,也被巡逻志愿者及时发现并妥善救助,使其转危为安。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筑牢村民生活的安全防线,让“邻帮邻”的互助精神转化为看得见的安全感。

精准对接,需求导向惠民生

滨江村变被动为主动,组织总支成员、支部委员带领网格员,对网格内党员开展常态化“上门服务”——既“送学上门”传达精神、了解需求,也“送服务上门”排忧解难,密切了联系,凝聚了合力。村党总支充分发挥“轴心”作用,紧密联动党建共建单位。各网格深入梳理群众需求,党总支汇总后精准对接共建单位资源,合力解决民生难题。

在共建单位新材料科技园机关综合与财务党支部支持下,滨江体育公园内供村民休憩的长廊已于2024年建成使用;针对防护林区域两个自然组夜间出行不便的问题,主要道路的路灯建设项目也已启动,施工方案正稳步推进。

滨江村以“邻帮邻”互助精神为纽带,以精细化网格管理为路径,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持续转化为治理效能,织就了一张组织有力、服务精准、守望相助的温情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