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传薪火 非遗板鸭护“芦”韵

发布时间:2025-09-17 10:07:00   来源:长芦街道办事处   字体大小:【】【】【】   浏览量: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为进一步推动新区及街道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积极营造辖区儿童友好氛围,9月14日,陆营社区举办了“儿童友好联盟传薪火 非遗板鸭守护‘芦’韵味”主题活动,带领孩子们探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芦板鸭”,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坛老卤酿风霜,秘法传承岁月长。”始产于明清时期的长芦板鸭,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尽管辖区许多孩子都品尝过这一舌尖上的非遗美味,却不了解其制作过程。陆营社区精准把握儿童需求,将辖区特色非遗融入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组织孩子们实地参观南京和兴板鸭厂,亲身见证“非遗”的诞生。

见证·非遗技艺

“和兴板鸭厂占地近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现有省、市、区级传承人4名......”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长芦板鸭”制作技艺传承人胡传荣热情接待前来参观研学的孩子们。大家依次参观宰杀间、腌渍间、晾挂间、包装间等生产区域,初步了解长芦板鸭的各个生产环节。

“长芦板鸭是怎么做出来的?”沉浸在讲解中的孩子们好奇地提问。胡传荣一路陪同,细致讲解长芦板鸭制作的七大步骤和十八道传统工艺,并告诉孩子们:“非遗技艺不仅是手艺,更是一份匠心。”

品尝·舌尖非遗

参观完长芦板鸭的制作过程,怎能不品尝这“舌尖上的非遗”?“一个鸭头,九种滋味!今天我们一起尝一尝长芦板鸭,好不好?”“好!”在孩子们热烈的欢呼声中,社区端上精心准备的鸭肉。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长芦板鸭选用的是乡村芦苇滩、稻田和麦田自然放养的麻鸭,煮熟的鸭子会呈现‘皮白、肉红、骨泛绿’的特点,请大家品尝前先仔细观察。”孩子们听着介绍,先认真观察,最终抵挡不住美味,吃了一块又一块,开心地喊道:“再来一块!”

传承·非遗故事

欣赏工艺,品尝美味,当然也少不了听非遗传承人讲非遗故事。在长芦街道文化新地标——南京长芦鸭文化馆,陆营社区特邀胡传荣为孩子们讲述非遗故事。胡传荣坦诚分享,从选材到每道工序的严格把关,从传统技艺的坚守到借助短视频、直播、体验游等新形式让长芦板鸭走进大众视野。他将近四十年的心路历程总结为一句话:“我是长芦人,希望传播好家乡特色美食,做强做大非遗产业,更希望讲好非遗故事,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学习·非遗中的法律智慧

活动还特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开启一段有意义的法律启蒙之旅。志愿者以《江小北与龙小山的法律学习之旅》丛书为素材,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法律智慧”主题,重点阐述了非遗所蕴含的法律智慧。如长芦板鸭制作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等非遗项目,以其环环相扣的工序和严格技术标准,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同度律、壹度量”的法治理想。

涂色·快乐“鸭”!

彩色童年,绽放梦想,向快乐出发“鸭”!陆营社区还特别设置了石膏鸭趣味涂色环节。巾帼志愿者有序分发未上色的石膏鸭和水彩颜料,耐心讲解涂色步骤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投入创作。黑头冠、黄皮肤、蓝衣服……石膏鸭憨态可掬的模样不时引得孩子们开怀大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家完成了自己的杰作——快乐“鸭”!

此次活动是一场非遗与童年的美好相遇,也是文化与童真的深度交融。下一步,陆营社区将继续发挥非遗优势,让孩子们在参与中感受循环桶文化的魅力,增强获得感与幸福感,让“儿童友好”成为陆营社区的温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