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盘城街道:良田“码”上管,沃野展新姿

发布时间:2025-08-13 14:15:00   来源:南京江北新区盘城街道   字体大小:【】【】【】   浏览量: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一田一码”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耕地保护的决策部署,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5月,南京市启动了“一田一码”试点工作,7月又新增一批试点街道,盘城街道作为试点街道之一,积极推进该项工作,坚持以“数字化赋能耕地保护”为核心,推动建立“一田一码”管理体系,争取为全域耕地保护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迅速启动,“智慧底图”雏形初现。“一田一码”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为每块耕地生成唯一的“二维码”,形成“数字身份证”。借助空间唯一性进行统一编码后,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边界等一块块边界清晰可见。只需手机扫码,地块的性质、是否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利用要求等信息一目了然。为了确保街道范围内所有耕地地块核查高质量、全覆盖、无遗漏,盘城街道构建完备工作体系。目前已完成外业举证、内业上图、属性核实等各项工作,全面摸清了1.91万亩耕地、4170个图斑的具体情况,建立了统一的耕地资源数据库,初步绘制了属于盘城街道耕地的智慧底图”,这也将为后续实现耕地信息动态监测、问题快速反馈与处置,推动耕地监管智能化、信息化提供坚实基础。

系统推进,以数字化赋能耕地保护。街道依据本辖区耕地资源实际情况,制定了《江北新区盘城街道耕地“一田一码”精细化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此外,社区与街道多部门紧密联动,“初审-复审”双重把关机制正稳定运行。摸排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与农户交流,对调查数据进行准确性核实,了解种植品种、产量及土地适宜性等信息,实现耕地的严格保护和精细化管理。建立起数字化管理体系将为今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重要参考。当前盘城街道已完成市级系统检查和质检入库。后续也将进一步探索耕地区域调整与升级、耕地恢复与保护、土地流转与经营等工作路径,实现耕地资源从“粗放管控”向“精准治理”转型,争取为全域耕地保护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先行先试,探索土地综合整治。“一田一码”精细化管理工作最终目的在于推动高质量耕地保护。作为试点街道盘城街道重点探索耕地认定标准和整改路径,已初步选定三个地块共四百余亩开展前期研究与设计,包括土地平整、土方测算、适量范围划定等。在此基础上,将选定地块恢复为耕地,实现与原有耕地集中连片,为后续农业规模化种植打下基础

下一步,盘城街道将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优化技术路径与管理机制,着力推进集中连片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生产布局提升工作,结合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三个社区的集中连片耕地中同步推进高标田建设,预计可增加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小田变大田”,初步形成耕地连片、园地连片、林地连片等空间布局,分别打造街道精品蔬果、优质粮油等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推动新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城乡建设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