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泰山街道“小馆长”周末上岗记

发布时间:2025-11-07 14:45:00   来源:泰山街道办事处   字体大小:【】【】【】   浏览量: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周末的泰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迎来了一群特别的“管理者”。“小泰阳”志愿服务队的孩子们化身“一日小馆长”,忙碌地穿梭于书架与阅读区之间。他们踮脚整理图书、热情引导读者、细心分发活动物料,那一抹抹身穿志愿马甲的稚嫩身影,成为实践所里最动人的风景,也将每个周末点亮为闪闪发光的成长时光。

从聆听者到讲述者:童声讲解传递文化温度

“大家好,欢迎来到实践所……”起初,这样的讲解或许只是对工作人员的一种模仿,带着些许紧张与生涩。但随着一次次的锻炼,“小馆长”们的声音逐渐变得清晰而自信。他们不再满足于背诵既定的导览词,而是开始主动分享:指着墙上的活动照片,兴奋地诉说自己的参与体验或是将自己最喜爱的书籍,热情地推荐给前来阅读的小读者。引导与讲解,从一项任务变成了一次次真诚的分享。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为场馆注入了充满童真的文化温度。

“小家”到“大家”:责任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整理图书、修补破损、维护环境卫生——这些在家中或许还需父母提醒的事务,在“小馆长”的身份下,却成为他们主动承担的神圣职责。有“小馆长”为将一本书精准归位,来回往返书架多次也不厌其烦也有孩子认真擦拭着本已整洁的桌面,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这本书之前一定被很多人喜欢过,所以它‘累’坏了。”一位“小馆长”手捧略有磨损的图书,轻声说道。此刻,他们守护的已不仅是一个公共空间,更是被他们视为“我们的家”的温暖天地。这份从“小家”到“大家”的责任感迁移,成为活动中最为珍贵的收获。

从参与到共建:成就活动“最强后援”

在非遗传承、旧物改造等各类主题活动中,“小馆长”们同样是最得力的“工作人员”。他们协助分发材料、维护现场秩序、参与课后整理,身份从以往的旁观者或普通参与者,转变为了活动的共建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带来的是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与归属感。当孩子们意识到“这个活动的成功也有我的一份功劳”,他们的笑容里,便多了一份自信的底气。

见证成长:一场发生在细微之处的“文明启蒙”

数期“一日小馆长”活动,见证的远不止是孩子们完成了一项项任务,更是一场发生在细微之处的“成长仪式”。这是一次从“输入”到“输出”的蜕变,他们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也是一次从“受助”到“助人”的升华,让服务他人的种子在心田悄然发芽更是一种从“小我”到“大我”的启蒙,使公共文明的理念在幼小的心灵中深深扎根。

泰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正致力于打造的不只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能够激发潜能、陪伴成长的赋能场。在这里,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能力、责任与一颗关怀社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