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20100MB0118949R/2023-108660 | 信息分类: | 其他 / 统计公报 / 其他 |
发布机构: | 经济发展局(统计局) | 生成日期: | 2023-04-28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2022年南京江北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统计公报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2022年,面对疫情冲击影响和各种超预期困难挑战,新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新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运行。
一、综合
经济总量再创新高。初步核算,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628.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1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448.52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1172.78亿元,增长1.7%;三次产业比为0.3:55.1:44.6。
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2万家,其中新注册企业10475家,新增外资企业71家、个体工商户11589家,新增省质量信用等级A级及以上企业26家,新区企业参与或主导新发布常温铜系脱砷剂、耐火耐候结构钢等13个国家标准。营商环境评价居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新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4亿元,同比增长4.4%。粮食总产量1.89万吨,比上年增长0.7%,其中夏粮产量0.47万吨,增长2.9%;秋粮产量1.43万吨,与去年持平。全年实现粮食种植面积4.2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2.26万亩;蔬菜播种面积4.15万亩。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品1809吨,比上年增长140.2%;禽蛋产品2145吨,同比下降19.2%;水产品2789吨,同比增长14.8%。
实施3000亩耕地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3000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双新双创”人才,累计培训140人次。结合“盘城葡萄”、“福童茶叶”等知名地方品牌,发挥科技优势,拓展农业新模式。实现农资与农产品网上销售额3.5亿元,同比增长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74.14亿元,比上年下降1.5%。从经济类型看,民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59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民营工业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产值1836.64亿元,比上年下降1.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6.2%。前六大行业实现产值3331.66亿元,比上年下降2.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3.8%。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下降5.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下降12.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增长0.4%;医药制造业产值增长4.4%。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402.31亿元,比上年增长2.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0.1%,比上年提高0.4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品生产不断扩大。工业机器人产量比上年下降21.7%;集成电路产量下降11.7%;医疗仪器设备与器械产量增长33.8%。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全年新增省级及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家,累计5家;新增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4家,累计24家;省级及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达到8家。2022年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1家。生命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全年营业收入达495亿元,同比增长14.1%。生物医药领域汇聚上市企业8家。南京英派药业有限公司、应世生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等17个生物医药领域项目跻身“亿元融资俱乐部”。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10.39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产值406.28亿元,同比增长32.2%。竣工产值206.31亿元,同比增长13.4%,竣工率达50.3%。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47.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其中新开工面积178.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2%。建筑业企业在外省完成建筑业产值264.79亿元,比上年增长48.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7%。其中工业投资同比下降5.0%;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4.4%。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2.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比上年下降21.0%和18.5%,占工业投资比重分别达48.3%和70.0%。完成民间投资比上年下降5.4%,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9.9%。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2.42亿元,同比下降1%。其中限上批发业企业零售额87.35亿元,同比下降4.1%;限上零售业企业零售额257.79亿元,同比增长7.4%。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 446.0亿元,比上年下降5.1%,其中出口356.2亿元,下降3.7%,进口89.8亿元,下降10.6%。从贸易市场看,对美国出口23.36亿元,比上年增长8.8%;对欧盟出口37.54亿元,下降17.6%;对东盟出口50.68亿元,下降26.4%;对日本出口7.44亿元,增长41.2%;对韩国出口15.23元,下降21.9%。一般贸易出口占新区出口比重达 68.4%。全年机电产品出口43.01亿元,比上年增长7.8%,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12.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0.46亿元,比上年下降70.6%,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0.13%。
全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38.3亿元。服务外包执行额2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6.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9.5%。
全年新设外资企业59家,比上年下降49.1%;新增合同利用外资2525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4.5%。实际使用外资4089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3.6%。
七、交通物流和旅游
全年公路、水路客运9.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674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下降55.3%和55.7%。全年公路、水路货运量0.47亿吨,货运周转量192.78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7.3%和54.4%。年末市区轨道交通(含有轨电车)运营线路总长度33.9公里。市区公共汽车运营车辆1050辆,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7条,公交线路总数达87条。全年公交运营里程5039.8万公里,全年公交总里程5301.8万公里,全年公交客运量5852.05万人次。
八、财政、金融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14亿元,比上年下降20.9%。税收收入128.19亿元,下降20.6%,税收占比达88.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0.25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43亿元,增长39.8%;教育支出28.75亿元,增长5.9%;科学技术支出21.15亿元,增长16.4%;住房保障支出1.1亿元,下降69.5%。
江北新区聚力打造具有强大资本吸纳能力、产融结合能力和创新转化能力的新金融中心,全年金融业增加值327.06亿元,同比增长13.9%,高于GDP增速12.1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12.4%。新区全年新增上市公司1家,累计23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1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3家。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专利授权量1116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241件,比上年增长51.7%,PCT专利申请量434件,比上年增长8.5%。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087件,比上年增加3073件。作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县区)园区,入选全国首批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全年签订技术合同3253项,比上年增长14%;成交额13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推动创新型企业加快培育,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88.0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5%。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30家,总数达1621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940家,比上年增长35.2%。创新型产业集群成果丰硕,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产业集群,是全市第2家,近十年全市唯一获批的国家级集群;基因与细胞技术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全省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集成电路创新型产业集群获市级立项支持。
EDA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7家孵化器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中获“优秀”等次,居全市前列。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121家;省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9家,其中国家级1家。强化推动新研机构高水平培育和高质量运营,1家新研机构获得省创新能力建设新研机构建设项目立项,占全市50%,实现新区获得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立项零的突破;19家新研机构获得市级新研绩效评估优秀奖励,获奖数量及奖励资金连续四年双双位居全市第一;药康生物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全市首家且唯一的上市新研机构。
全年竣工10所学校,增加9375个学位。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88所(含幼儿园),其中普通高中3所;中小学在校学生共9.3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0.62万人;中小学毕业生共1.59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毕业生0.17万人;拥有专任教师0.99万人。截至2022年底,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共9个,成员学校共有31所中小学,占57所义务教育学校的54.3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现有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小剧场10个(含高校小剧场),区级融媒体中心1个,新建扬子文创一期(含图书馆)(7.9万平方米)和扬子文创二期(含美术馆)(8.8万平方米)两个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新建10个新型文化空间。
全年开展群文活动5799场,其中文艺活动2235场,讲座798场,公益培训1671次,展览活动341场,各类阅读活动754场。全年为基层送图书3.1万余册。南京江北新区红色广场(金汤街市民中心)年累计接待近700个团体,约30000人次。
年末新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5家,其中医院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0家。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4982张,其中医院病床4624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3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44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799人、注册护士3796人。南医大四附院成功转设三级医院,鼓楼江北国际医院二期、妇女儿童健康中心、公卫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
丰富群众健身活动,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250余场,包括省社区足球联赛、省青少年俱乐部羽毛球 U系列赛、“我爱祖国海疆”2021年江苏省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竞赛、“驾驭未来”2021年江苏省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竞赛等省级赛事,“长江潮”游泳大赛和保龄球邀请赛等自主品牌赛事,以及广场舞大赛、羽毛球比赛、万人纸飞机大赛、动感单车嘉年华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完成大厂体育馆改造升级,完成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网球场地建设,打造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和运动促进健康试点单位2家,新增体育公园2个(龙王山体育公园、长芦滨江体育公园),新建健身步道5条,建设里程约20.2公里,建设二代健身路径(口袋体育公园)7套、1.5代健身路径39套、室内健身房26处、乒乓球桌66张、篮球架17个,室外健身设施完好率100%。全年完成国民体质监测3600人。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大气环境向好,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0.3%,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到24.5微克/立方米,水环境趋优,13个市考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8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均优于Ⅲ类,水源地优Ⅲ率100%,入江支流全面消劣。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7.5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有序。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新区户籍人口76.17万人,比上年增加1.18万人,比上年增长1.6%。户籍人口出生率8.8‰,年末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3.7‰。年末新区常住人口112.8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8.08%。
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新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522.4元,增长4.5%。其中,工资性收入46965.1元,增长5.1%;经营净收入8853.4元,增长1.6%;财产净收入9256.1元,增长7.4%;转移净收入9447.8元,增长1.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2422.0元,比上年增长3.3%。
年末新区城镇职工企业养老保险缴费人数25.44万人,比上年增加2.1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9万人,比上年增加2.12万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5.34万人、25.63万人、25.9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72万人。全年新增养老机构床位450张、日间照料中心2家。年末新区共有各类社会服务机构36家,其中养老服务机构21家。
全年新增就业4万人,提供高校毕业生岗位4.5万个,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78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0个。
十三、城市建设和公用事业
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7.37亿元。江北新区中心区地下空间二期工程项目、建宁西路过江通道江南连接线-主线隧道东延项目等项目正式开工,东方天河闸站改建项目建设任务全部完成,轨道交通11号线、4号线二期等项目稳步推进,浦珠路(珍珠南路-大桥北路段)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江北新区综合管廊10千伏至220千伏电力路线下地入廊及其配套工程等项目顺利完工。
全社会用电量187.83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146.97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9亿千瓦时。新区拥有区域供水厂3个,总供水能力90万吨/日(均为自来水供水)。2022年管道天然气供气总量12849.6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包含城镇燃气民用和工商业用户),全年家庭天然气用户34.58万户,比上年增长5.8%;家庭液化气用户1.65万户,比上年下降10.8%。
注释:
[1]本公报中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方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按现行统计划分标准:规模以上工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限额以上批发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限额以上零售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3]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是指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取得订单,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含增值税),付款可以网上进行,也可以网下进行。
[4]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较上年不具可比性。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教育和社会保障局;企业登记数据来自市场监管局;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公共交通数据来自建设交通局;外资、外贸数据来自投资与商务局;科技数据来自科技创新和大数据管理局;文化、体育数据来自宣传和统战部;卫生数据来自卫生健康和民政局;环保数据来自生态环境和水务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来自经济发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