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20100MB0118949R/2024-49973 | 信息分类: | 科技、教育 / 教育专项督导报告 / 报告 |
发布机构: | 教育和社会保障局 | 生成日期: | 2024-06-14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江北新区2024年5月中小学“教学管理”督导报告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江北新区;中小学;“教学管理”;督导报告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为促进江北新区中小学校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教学管理,2024年5月,江北新区教育督导室组织开展了“教学管理”主题督导工作。区内98名责任督学,深入69所中小学,围绕“教学管理落实”“作业设计”两大方面,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随堂听课、随机访谈等方式,具体督查了各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管理、教研活动、作业管理等相关情况,从督导反馈数据来看,各中小学能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教学各类计划齐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抓牢备课、教学、教研、作业设计等重点环节,积极推进课改,学校教学管理逐步走上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督导评估设置的24个观测点,教学管理情况优良。
一、亮点与经验
1.强化质量,教学过程管理细实
新区各所学校落实备课、教学、课后辅导等相关制度,备课有特色,形式多样,有完整的教案和教学设计;按照新课标要求组织开展课堂教学,作业形式丰富,及时批改;建立学生辅导档案,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常态化开展教学检查、质量分析考核工作,注重学习过程和多元激励,抓细抓实教学过程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见真招。各校立足校情、师情、学情,探索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和教学模式,探索多元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结合,追求教学实效。南京市扬子第二小学抓差异化教学,在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学生反馈、作业设计中都有差异化体现,视导、赛课、校本研修的主题都围绕“小班差异教学”进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结合“金陵好课堂”创新行动计划,以“澄心让学课堂”实践研究深化改革学校教学,突出学科综合和实践的两大课改要素,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浦园路分校要求教师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法要“活”,手段要“新”,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促使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认真组织考评,以此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做到教学纪律严明,教学行为严谨,教学秩序严格;南京晓庄学院顶山实验小学立足教学工作实际,以常规管理为抓手,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稳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备课见真谛。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各校探索多种策略,抓好教师备课,通过备课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通过开展“一备二研三思”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糅合优质课程资源,备好每一节课,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集体备课活动由集团校四所学校固定学科、固定地点承办,分单双周不同学科错时开展,严格按照定主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和定人员的“五定”要求,组织开展集团备课组研讨活动,使备课成为减量增质的重要手段;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训练和活动统一,使用资料和单元练习统一;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柳洲东路分校对青年教师成长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备课本有二次备课,有反思,教学设计反思很深刻。
检查见真情。各校重视教学常规检查,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多形式的检查活动,通过有效地检查发现亮点、聚焦问题,以检查促提升。南京一中江北新区教育集团第一小学教务处实行“每月一查”,由“教务处分管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成检查小组,定时+随机开展检查,追踪整改过程;全体行政组成巡课小组,每两周每人一天,从早读、晨会、护导、课堂教学、课后服务等各方面进行巡视,表扬优秀班级、优秀教师和优秀做法,追求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与高效;南京江北新区浦厂小学有“扶学点”的设计,采用定点和随机检查方式督促教师的课堂教学,每日课堂检查有反馈有建议,多元评价贯穿学期始终,每周开展学科教师星级评价;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建立“优学课堂督导机制”,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和部分骨干教师分成6个督导小组,采取随机听课,小组成员单独听课,小组集中听课以及座谈讨论方式对全校各年级的课堂教学进行督导检查,定期评选A课。
2.推进课改,教研活动开展深稳
新区各学校注重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和教学质量发展,加强教学研修体系和研修水平建设。各校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开展多种教研活动,教研既丰富又有特色,既针对点又关注面,形成常态的教研模式,推动教研活动向深稳发展,积极推进了新课程改革,形成良好的课改氛围。
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建立了四级教研模式,即区级教研、校际展示、名师有约、组内观摩四级教研体系。作为南京市“金陵好课堂”实验学校,学校从全学科出发,构建学校“习行·启思”课堂教学模型,制定“习行·启思”课堂教案模板,通过四级教研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型的探索,推动课改。
南京市长城小学采用“区校”共建教研模式,由区教育发展中心主导,学校具体实施,组建语文、数学、英语、德法等15个备课组,做到学科全覆盖。每个学科组以研训员为领衔专家,同时学校为每个学科组安排一名联系人负责“区校”协调,开展真教研。学校围绕“践行“双减”双新,优化三生课堂”主题开展校本研修,以系列集中培训与相对分散相结合,组织全体教师聆听专家报告,引领教师转变意识、改进行为、掌握方法、形成实操路径。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加强即时教研、微教研等活动,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及时地对校内研究课进行研讨,通过提高备课质量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南京市九龙小学按计划扎实推进教研活动,学校各学科按月开展特级进校园活动,为年轻教师搭建平台,进一步促进教师发展。
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松杨路分校积极推进“学思练311”课程改革,学校每个月开展1次以上教学研修活动,语数外物以备课组为单位,化学、政史、地生以教研组为单位,语数外物化政史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每次至少两节课。
南京市第十四中学有“三人行”研修班,导师刘永和每学期对研修班教师的教学教科研进行系列严格培训,并辐射全体教师,效果明显。
3.紧扣“双减”,作业设计运用适切
新区各学校紧密结合“双减”工作要求,科学管理、布置、评改作业,作业连接课程、课堂、教育评价,将“双减”和育人目标有机融合,不断探索创新和优化作业设计,进一步推动“双减”政策在教学中的有效落实,实现课内增效与课外减负的双向联动。
作业系统化。各校重视作业管理,依托教研组和备课组,研究探讨作业改进的有效方法,构建作业管理的系统模式,形成稳定的作业管理运行机制,落实作业管理。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把作业设计纳入教研活动,不仅指导教师深入解读教材、研究教学方法,还引导教师研究系统设计与教学目标相符、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分层作业,教师们以研练单为抓手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课堂研究活动及分层作业,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改进;南京江北新区永丰小学采取标准加一的作业模式,备课组内集体设计统一作业的同时,各班依据班情设计符合本班的分层作业,并依托备课组开发校本化作业;南京江北新区高新实验小学作业设计研讨融入日常的集体备课中,有课时作业设计及单元作业设计,作业形式多样;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教研组和备课组针对作业研究,把控作业质量,教学部门每月检查教师教案,学生作业一次,不定期通过学生座谈会,家长问卷,了解学生实际作业负担;南京市旭东中学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提前一周分级部通过OA平台进行作业公示,且对每天的家庭作业进行分层次要求,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定期将作业全年级范围内公示,由教务处、级部严查作业批改情况。
作业校本化。各校以学校为本,基于学校的实际和发展,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作业体系,促进学校提质增效。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结合校情、学情、教材特点、认知规律,创编了“浦口实小自编作业”,学校推行的“教师试做制”,有效解决了作业的难易程度、作业时长、群体适切等问题,切实做到了“适可而止”;南京一中江北新区教育集团第一小学结合学校“和越课堂”课改活动,深入推进作业三单的开发与研究工作,积极开发先创单和研单和越己单等作业单,根据每课时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前预习作业、当堂训练型作业、课后巩固型作业、课外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外阅读等,根据学生能力和水平,设计分层作业、特色作业、实践作业等,形成校本化的优质作业资源库;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结合“澄心让学” 课堂的打造,以“让学单”为载体,立足六让,革新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强化“课内外”一体化作业体系,从聚焦“基础”的补充习题,到聚焦“典型”的周周练,最终结合“让学单”回归课堂教学,构建南信大附小作业体系;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小学有效优化作业,聚焦“五问探究”作业改革,实践贯通学习全过程的进阶式发现作业,结合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要求,精心设计例题和问题,从选编、改编作业,走向创编作业,推进“教与学”双向减负行动,形成优秀作业共享资源,在区优秀作业评比中,获9个一等奖;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开展“作业优化行动试点”研究工作,推进作业的创新——基于乐学案的一体化作业设计项目研究,获得区一等奖;南京晓庄学院顶山实验小学借助“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PBL的小学特色作业设计的行动研究》引领,打破学科壁垒,创造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特色作业活动,学校系列作业的新闻报道在《学习强国》《南京晨报》等多家媒体发表;南京市长城小学被评为江北新区作业改革与创新研究试点单位,学校遵循整体着眼、细处着手、统筹调控等原则进行作业设计,从一体化的视角,打通课堂内外,打破学科壁障,设计了校本化作业;南京市第十四中学结合“十四五”省级重点课题《聚焦育人方式改革的普通高中“赋能型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研究,提高教师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
作业人本化。各校在设计运用作业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创新作业的内容、方式,探索具有分层的、弹性的、梯度的、个性化等作业,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南京一中江北新区教育集团第二小学根据学生知识储备、心理发展等,设计了不同阶段的跨学科课程任务,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完成跨学科课程作品,如种植园的共同创设,班级特色灯盏的制作,班级诗歌集的创作等;南京市力学小学海德北岸分校作业既兼具创意,又有温度,语文学科制作书签、数学玩转数独、英语话剧、美术学科制作扭扭花、劳动学科制作微景观,深受学生喜爱;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浦园路分校在抓好常规作业的同时,减少重复、机械、枯燥的作业,研究设计出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特色作业,如园子里的挑战、读诗集等特色作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松杨路分校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学习水平、年龄特征和兴趣等进行作业整体设计,布置课前预习型作业、当堂巩固型作业、课后复习型作业、拓展型作业、创新型作业、阅读写作型作业、综合实践型作业、实验操作型作业,兼顾“硬性作业”与“软性作业”等学科特色作业;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依托南京一中高中部资源,开设少工院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依托课后服务中的社团服务,开展形式多样实践活动,如轮滑、羽毛球、篮球、街舞、扎染,书法等体卫艺活动;南京市浦口区外国语学校高新分校严格把控作业总量,作业设计合理,创新原创活题、个性化作业以及分层作业精准设计,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紧跟实时,作业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南京第一中学江北新区分校中学部作业设计不仅注重知识巩固,还融入了趣味元素,使学习过程更加引人入胜,同时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了多样化的作业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作业质量。
二、问题与不足
1.教学管理需进一步细化。个别学校在薄弱学科和相对薄弱教师的教学管理常规落实方面举措还不够;个别学校集体备课内容缺失,缺少必要的环节;个别学校教师研修培训工作、作业设计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还不够;个别学校在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和作业管理,舒缓压力方面有待于加强;个别学校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还不能得到充分地保障;部分学校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教学领导力需进一步加大。学校教学领导力有助于教师教学生命的实现,对师生发展起着领导作用。本次督导对校长、教学校长、教务主任学年听课情况进行了调查,从统计数据来看,存在一些差异,校长听课次数多的达到138节,少的只有几节;分管教学的校长听课节数超过50节的有21个学校,占比为30.4%。
3.教师队伍需进一步夯实。从督导反馈情况来看,部分学校教师队伍质量和结构有待优化,学校骨干教师比例小;个别学校学科领军人物缺乏,教师的业务水平发展受到了遏制;部分学校年轻教师占教师主体,对年轻教师的跟踪培养需要加强。
4.作业管理需进一步完善。个别学校作业管理制度的执行、检查、考核和评价还没有形成体系;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存在差异,有待整体提升;个别学校在作业分层、个性化设计方面还欠缺,作业布置立足于大多数学生的总体学习水平还不够;个别学校针对特殊群体学生的作业设计还需要进一步重视。
三、思考与建议
1.进一步深化教学管理。加强对教学的常规管理,科学制定和运行教学管理相关机制,在制度、人员、时间、资源等方面形成系统、稳定的保障体系;抓实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考试环节,培训、检查、考核、激励等措施跟进落实;加大教研教改力度,坚持以校为本,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加强主题教研的系统性建设,与学校的规划和发展目标结合;加强教研联动,通过联片教研、基地教研活动开展,带动薄弱学校的教研活动开展;加强听课评课的管理,提升听评课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教学领导力,构建高效课堂。
2.进一步锤炼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速度,争取各级各类培训、评比机会,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形成教师梯队结构;实施骨干名师队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教学骨干,发挥骨干示范引领作用;重视教师专业培训,邀请专家名师进行零距离对话,为教师构建阶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坚持校本研究,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解决教师的实践问题,帮助教师发展自我;完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激发教师自我发展内驱力,推动教师成长。
3.进一步优化作业设计。建立完善作业管理和运行机制,形成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多级教研网络,常态化开展作业设计培训和研究活动,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加强作业的检查、考核和评价力度,注重作业的综合性、趣味性、分层性和个性化,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坚持校本特色,探索设计适宜生情的弹性、灵活的作业形式和内容。
南京江北新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202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