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20100MB0118949R/2025-51978 | 信息分类: | 科技、教育 / 教育专项督导报告 / 公告 |
发布机构: | 教育和社会保障局 | 生成日期: | 2025-07-15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江北新区2025年6月中小学主题督导报告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江北新区;2025年6月;中小学;主题督导报告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为持续深入弘扬教育家精神,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为江北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根据2025年度工作计划,江北新区教育督导室于2025年6月5日—20日对全区69所中小学(含九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等)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专项督导。通过查阅台账、实地查看、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78份)等方式,重点围绕师德建设内容、形式、活动开展、监督反馈机制等开展督导,经过分析汇总,形成督导报告如下:
一、总体概况
69所学校均有本学年师德师风建设的计划或方案,且质量较好。绝大多数学校开展了4次及以上的师德师风培训活动。师德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教育家精神活动,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政策法规,师德师风警示教育活动,优秀教师典型案例等,内容被教师广泛认可。
师德活动开展的形式也较为多样。有榜样引领、情景体验、师生互动、理论学习、警示教育等。很多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且具有学校特色的活动,如“吐槽大会”“悦师讲堂”等。
在师德活动开展的形式中,本次督导重点了解了一下各学校家校互动的情况。调查数据显示,50.63%的学校开展了2次活动,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其他频率,表明进行2次家校活动是本学期最普遍的情况。
在监督反馈机制方面,调查数据显示,接近99%的学校在显著位置有师德师风举报电话等信息的公示。
在培训成效方面,绝大多数学校有教师获得师德荣誉。调查显示,超过97%的学校报告2023年以来有教师获得市区师德先进个人或其他师德方面个人荣誉称号,这反映了师德建设在大多数学校得到有效落实和认可。
二、主要成效与亮点
各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多个维度展现出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师德教育与党建深度融合、活动形式多样、榜样引领作用突出、家校社协同机制健全等方面,体现了工作的创新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一)师德建设与党建活动深度融合
很多学校能够结合党建课题深入实施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通过党建实境学习等形式强化师德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引领,确保师德建设方向正确。浦口外国语学校、南京晓庄实验学校(初中)、特殊教育学校等多所学校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
南京民办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在今年4月、6月分别在浦口老山红色教育基地、南钢集团开展“弘扬长征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探秘大国智造 学习钢铁精神”的实境课堂的学习,发挥了实境课堂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 通过炼钢现场参观,聆听全国劳模成长故事,感悟“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钢铁精神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教师弘扬大国工匠精神,精研教育教学,将钢铁精神融入教育工作,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钢铁力量”。
特殊教育学校通过扎实开展区级党建课题《服务区域范围内特殊教育儿童党员志愿服务中心的建设》研究。该课题将师德建设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紧密结合,探索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党员教师,将“用生命影响生命”“看见每一个生命成长的美好”的理念,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辐射到区域内有需要的特殊儿童及其家庭。
开展党建与师德融合的学校,鼓励党员教师在师德实践中率先垂范,在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志愿服务等工作中亮身份、作表率,将党性修养与师德锤炼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诠释“教书育人”的真谛。
南化实小开展“‘星’先锋三帮一带”活动(每名党员教师结对1名青年教师 ,帮思想、帮教学、帮生活),每个级部设立 1个“‘星’先锋示范班”,发挥党员教师模范作用。建立“三级联动”反馈机制,每学期召开1次教职工座谈会;设立每月1次的“书记谈心日”制度,依托“校长直通车”“支委连心桥”“党员谈心岗”开展常态化谈心谈话,完善“多层谈心体系”,及时回应教职工关切;针对青年教师开展 “1+1+1”培养活动(开展教学基本功培训、 师德案例研讨、家校沟通实战各 1次),联合教研室制定《我的成长手册》,将师德表现纳入转正考核。
(二)师德教育形式多样且勇于创新
一些学校除开展常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诸如专题讲座、先进人物评选、志愿者服务、警示教育活动之外,还通过诸如“吐槽大会”“悦师讲堂”等形式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设计新颖,增强了教师参与度和实效性。
特殊教育学校通过 “悦师讲堂”突破传统讲座模式,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鼓励教师团队(特别是年轻教师团队)通过情景剧形式生动再现日常班级管理和育人实践中的真实案例。通过“演绎-临近团队点评-集体研讨”的互动模式,深入剖析教育行为背后的师德内涵,聚焦如何真正“看见”并促进特殊儿童的成长,促进教育家精神在特教一线的具象化和落地生根。
南京晓庄学院顶山实验小学让每一位教师讲述自己教育故事中的酸甜苦辣。每一次大会,林校长,都要将时间让给他们谈谈自己的教育故事,称为“合园吐槽会”。每次还让教师们评分,有很好的互动,用这样一种方式,弘扬校内的正能量,好方法,取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突出榜样引领作用促教师成长
学校积极开展先进人物评选活动,树立身边榜样,营造了学有目标、赶有方向的氛围,有效激励教师践行师德规范。
南京晓庄实验学校(初中)在校内网站、宣传栏、公众号等平台开辟 “师德风采” 专栏,持续宣传身边优秀教师的感人故事。组织开展区级、校级 “师德标兵”“最美行知人”“优秀班主任” 等表彰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该校宋芳芳老师在江北新区演讲的《用生命点燃生命的老王》,生动展现了教师的高尚师德,获得广泛好评。
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浦园路分校制定《“方圆人物”评选方案》,将师德典范作为独立的一项进行评选,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学校大屏进行广泛宣传。另一方面,学校每学年组织开展教育好故事演讲比赛、三八妇女节致敬最美的“她”、我和你的故事、夸夸我的好老师等活动,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发现身边的好教师,挖掘教师关爱学生、以爱赢得学生的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暖心故事,利用师德典型加强师德宣传和教育的同时,营造尊师重教的浓郁氛围,为教师成长助力。
(四)家校社协同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课堂、家校共建平台以及社区联动形成教育合力,拓宽了师德监督和反馈渠道,提升了师德师风建设的质效。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柳洲东路分校积极开展“若水家长课堂”系列活动。为凝聚育人共识,深化家校共育,学校于5月9日、5月13日分校区召开了“以爱为舟渡学海 家校共执成长帆”家长会,3月15日和5月17日分别举办了“家校和谐共建,助力孩子成长”和“抓高效率学习 促高质量发展”家长学校活动,积极向家长宣传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举措,听取家长意见建议,提高了学生、家长、社会对本校师德师风感受度,提高了本校教师的美誉度,提升了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南京浦口外国语高新小学搭建与高校、社企等共建平台,建设新区合育品牌——童心园合育中心。学校有30名博士家长团、40名优秀教师团、20名家长讲师团、3个社区志愿团、6个高新产业团,强强联手,团团出道;开创社会合育实境大课堂,打造兰山有约——我的大学梦研学项目,打造系列合育项目“幸福家长培训班”“兰山夜话”“兰山家教”等已辐射近5000名家长。学校协同育人品牌,已率先成为首批“江北新区协同育人试点学校”。
(五)师德建设与特色文化高度融入
很多学校能够结合学校特色文化,开展主题性活动,使师德建设更具校园特色和感染力。
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培育“大爱”文化。学校以学习教育家精神为抓手,建设“大爱”教师队伍。学校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激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开展师德事迹分享,鼓励教师热爱学生;倡导教师参与志愿服务,焕发教师教育热情;开展读书分享和成长交流,激发教师热爱学习。
南京浦口外国语高新小学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学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摸索出“兰山师说”工作法:通过“模范引路”学优秀精神,“兰山星火”绽奉献之光、“兰山先锋”强服务精神,“感动人物”敬师德先进、“诗词杂谈”涵教师素养,“我是讲书人”育美好品德,“星耀小镇”颂师德风尚、“同心悦读”享广博知识,“兰山诗说”传向上风采,“满天星宣讲”筑师德特色等一系列举措,弘扬师德风尚,提高育人品质,激发“共生共长”。从各方面、多角度提升“兰山”教师素养,打造兰山教师的优质形象,发掘出一批我们身边的兰山教育家!
三、存在问题
我区当前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的主流方向是好的、素养是高的、能力是强的,整体上能够适应和胜任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但是,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师德理论学习深度不够,转化率低。新的时代需要不断完善和转变教育观念。“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明确规定了教育的性质、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据此,我们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认真领会新要求、学习新课标,研究新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很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确保自己的师德师能不走形、不变样的根本和基础。
2.师德建设反馈闭环尚未形成,质效不高。全区各学校都能够做到师德考核与教师发展挂钩,推行“师德档案一人一档”,也能够注意“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但建立师德师风快速响应机制不够(如反馈、监督举报渠道),师德师风建设完美闭环没有形成,师德建设反馈机制的常态化、规范化还需进一步提高。
同时,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与家庭、社会协同联动不足,尚未形成常态化、系统性的协同育人机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处理师德相关问题时,与家长、社区的沟通多集中在问题发生后,缺乏前期共同参与师德培育、协同营造育人环境的有效举措,导致师德师风建设的社会支持网络不够完善,育人合力未充分彰显。这应该是不止一个学校存在的问题。
四、督导建议
(一)师德建设与业务提升相结合
学校要努力坚持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不断铸就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在师德建设方面,以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为着力点,树立教师良好形象,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开展“强师德、练师能、铸师魂”主题活动。深化爱心教育,以自身的高尚人格和良好言行感染学生,尊重、信任、理解学生,把对学生的精神需求作为自己工作的核心,让爱贯穿育人工作全流程。
在业务发展方面,学校要以校本研修为主,通过专家引领、自我规划、微团队跟进,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在参与课改实验中进行专业反思,逐步更新教育理念,促进能力提升。教师心中有策略,手中有办法,就为提升师德素养,克服急躁情绪垫底了基础。
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师发展支持系统化。要努力通过师德培训、课题研究、导师制(如新教师一对一指导)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师德修养,尤其关注青年教师群体。
永丰小学“青蓝结对”融入师德传承。不仅传授教学技能,更强调将高尚师德作为结对的首要内容。为每位新入职教师配备资深师德标兵作为“师德导师”,定期开展谈心谈话(人均每月2次以上),分享育人故事,引导青年教师在职业生涯之初树牢正确价值航向。
(二)师德建设与反馈机制建设相结合
个别学校监督举报渠道不全,快速响应机制不够,师德师风建设完美闭环没有形成,师德建设反馈机制的常态化、规范化还需进一步提高。在本次专项督导中发现,所有学校都有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的公示,但很多学校的公示都是新近打印的纸张,明显是刚刚张贴上的。建议:在每学年更新的督学信息公示中将各学校的师德师风举报电话等信息一并统计打印在内,避免学校因各种原因造成“师德师风举报电话”的信息缺失,也能够减少基层学校的相应负担。
学校注重师德建设反馈机制的良性闭环的形成,能够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几方面的问题或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为全区减少“12345”师德问题工单的数量,提高师德师风满意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区级层面,也可以每一学年开展一次“12345”平台师德师风专题工作表彰推进会。表扬先进、推广经验、交流方法,提升质效,这也是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区级闭环的一种完善。
(三)师德建设与教师心理建设相结合
部分教师面临职业倦怠与压力挑战: 在升学压力、工作负荷、社会期待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少数教师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可能导致工作热情减退、耐心不足,影响师生关系和育人效果。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厂中学在健全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完善关怀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学校能够优化教师工作环境,合理减轻非教学负担。完善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定期开展团体辅导、个体咨询。设立教师关怀基金,对遭遇重大困难的教师及时给予帮扶。其次,聚焦能力建设,应对育人环境新挑战。加强专业培训。将师生关系处理、家校沟通协作、教育惩戒规范、网络言行自律等纳入教师职后培训必修内容。邀请法律专家、心理咨询师、优秀班主任等开展专题讲座和实操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南京江北新区教育督导室
2025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