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11320100MB0118949R/2025-71210 | 信息分类: | 公安、安全、司法 / 法治宣传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综合治理局 | 生成日期: | 2025-10-20 |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 信息名称: | 家校沟通“心好累”?小法在线:这波“包的”! |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小法在线;法治宣传 | |
| 内容概览: | |||
| 在线链接地址: | |||
| 文件下载: | |||
如何打破家园沟通的隐形壁垒,让教师与家长从“责任两端”走向“育人同一边”?近日,沿江司法所携手街道民生保障办教育工作组,在启明幼儿园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专题活动。本次活动以“利用心理学搭建家园共育沟通‘高架桥’”为主题,面向全街幼儿园教师,旨在赋能一线教育工作者,通过心理学工具破解沟通难题,共同构建和谐的“教育合伙人”关系。
破旧立新,情景模拟激活课堂。活动一改传统培训“你讲我听”的单调模式,摒弃“一言堂”式的理论灌输,将课堂转变为充满互动与思辨的研讨现场。在专业心理导师的引导下,活动紧紧围绕四大核心板块层层展开:“家园共育沟通现状与共识”直击当下家校合作的痛点与盲点;“为何沟通总是‘心好累’?”深入剖析
了沟通中常见的情绪耗竭与认知偏差;“家长的心理状态与核心需求”则引导教师换位思考,理解行为背后的情感动因;最终落脚于“有效沟通心理学工具包”,为教师们提供了即学即用的实践策略。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环节,是邀请在场教师与特邀家长进行情景模拟。通过真实的案例重现与深刻的角色转换体验,教师们得以从家长的视角感受其面对孩子教育问题时的焦虑、期待与无助。一位年轻教师感慨:“当我‘成为’家长才真切地体会到,他们一句追问背后可能藏着整夜的忧心,这种体验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
化堵为疏,心理学工具赋能教师。本次活动的核心理念,正是将教师与家长视为目标一致的“教育合伙人”。心理导师强调,高效的家园沟通并非技巧的堆砌,而是基于理解与信任的关系建设。活动现场,导师提供了包括“积极倾听三要素”、“非暴力沟通表达公式”、“情绪冰山理论解读”在内的多个心理学“工具包”,帮助教师们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方法。
干货满满的分享让在场教师全神贯注,频频记录。在随后的答疑反馈环节,气氛尤为热烈。一位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表示:“虽然自己已经有着十年教龄,但依然需要面对一些新的教育难题,我正是带着‘如何与过度焦虑型家长沟通’这个具体问题来的,导师的分析和工具让我豁然开朗,明白了关键不在于说服对方,而在于先建立情感联结。”这种“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法走”的实效性,成为了本次活动最受好评的亮点。
由点及面,服务模式延伸防线。此次与街道教育组的成功联动,标志着“小法心理在线”项目服务边界的一次重要拓展。自上线以来,项目已依托“彩虹系家事调解室”成功化解了近百起婚姻家庭与邻里矛盾,充分验证了“心理+法治”在矛盾调处中的强大效能。而本次走进幼儿园、聚焦教师群体,意味着项目正从后端的社会矛盾化解,积极向前端的关系疏导与能力建设延伸。
通过赋能教师这一关键群体,“小法心理在线”间接地将心理服务和法治理念辐射至成千上万个家庭,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因沟通不畅导致的家庭紧张与亲子矛盾,这正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防优于治”理念的生动实践。
本次活动不仅是“小法心理在线”一次成功的跨界尝试,更为其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它证明,司法行政工作可以更主动、更前置地融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未来,“小法心理在线”将继续探索与学校、社区、家庭的多元合作模式,持续丰富“教育合伙人”的内涵,让心理学的智慧和法治的保障,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更晴朗的天空,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社区注入源源不断的“心”动力。


苏公网安备 32011202000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