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企业木植生物:在摸索中创业,在创业中思考

日期:2025年08月15日

2011年,内蒙古小伙孙佳欢在高考志愿填报截止前的最后几分钟,偷偷修改了志愿,选择了南京。这个决定,让他的人生轨迹与这座长三角城市紧紧相连。

从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到如今在江北新区创立生物科技公司,孙佳欢在摸索中创业,也在创业中思考。他的公司专注于高分子药品辅料的研发与生产,助力药品食品辅料国产化进程。回顾这段经历,他说:“创业并非人生的必选项,但一旦选择,就要坚定地走下去。”

一起听听他的“南京创业故事”。

偷偷改志愿也要到南京

我是在填报时间截止前几分钟,突然修改了志愿,瞒着家里人来到南京的。一开始,他们并不同意我离家这么远上学,但我就是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瞒着家里人做决定,好处是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但坏处是失去了家里的经济支持。所以,勤工俭学伴随着大学生涯,发传单、摆地摊、做销售,在课余时间我做了很多尝试。

一次偶然的兼职经历,成了我创业的起点。当时,我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负责招生,因为擅长沟通,很快就招到了200多名学生。可是谁能想到,公司的老板居然“跑路”了。

最终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与几名同学一起接手了这个项目,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我还被选为青奥颁奖礼仪团队培训的主管,是所有培训主管中唯一一个在校生。

这些经历现在提起来很神奇,但对当时的我来说,意义深刻,让我开始对就业、对未来有了很多维度的思考。我跟自己说,南京真是太精彩了,我要留在这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留在这里,开启十年创业

毕业后,我决定创业。那段时间我迷上了稻盛和夫的管理哲学,甚至专程去日本拜访他。这次见面让我受益匪浅,回来后我创办了一家企业管理培训公司。

2017年,我开始思考转型。经过深入调研,我发现高分子药品食品辅料这个领域很有前景。虽然这个行业特别小众——小到连办理营业执照时都找不到对应的分类,但南京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吸引了我。

让我感动的是,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简单拒绝我的申请,而是专门开会研究,最终为我“特事特办”。

直到现在,相关部门每个月都会来公司指导工作。这种营商环境让我更加坚定了在南京发展的决心。

选定赛道后,我开始考虑发展规划,有时还会免费给药品食品辅料类企业做管理培训,帮助自己更快走进一线。

借朋友的办公室开公司

2022年,在做好充足准备后,我注册成立了南京木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木植生物”)。说是公司,其实只有我一个人,连办公室都是向朋友借的——一张桌子、一台电脑,就是全部家当。

创业初期,我接到了第一个大单:20万元的订单,交货期只有一周。那几天我几乎没睡过一个完整的觉,最后在一位前辈的帮助下顺利如期交货。这个订单不仅让客户对我刮目相看,也让公司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起初的时候,木植生物定位是研产销品牌为一体,因为经销是我最熟悉的领域。但我很清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所以我开始组建技术研发团队,两年时间里我们一起研究了市面上已有的1000多个药品辅料产品,接触了全国80%以上行业内客户。

2023年,公司迎来关键转折——在江北新区拿下厂房,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管线。如今,木植生物已从单纯的贸易商,转型为拥有自主技术的科技企业。今年年底,公司首款自主研发的药品辅料产品将正式面世。

回顾这些年的创业历程,我最大的体会是:创业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用5年做好产品规划,用10—15年做好生产。

很多人问我创业的建议,我的回答是:创业不是必选项,但如果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能力决定下限,但持续突破的能量才能决定上限。

现在的我,每天站在江北新区的新办公室窗前,看着长江奔流不息,更加坚定了要把中国的高分子辅料做到世界一流的决心。这条路还很长,但我会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