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欧盟新电池法案》先后于2023年4月、7月通过欧盟理事会立法,以...
近年来,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成果加速转化,每年都有大量的创新产品获批上市,在助推产业快速发展的...
同时, “无感式”部门联合双随机检查已累计辅助企业监测证照到期数据4932条、提示管理违规行为1613条、...
南京片区位于江苏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范围内,全部面积39.55平方公里,紧邻长江黄金水道,区域交通条件优越,科教人才资源丰富。自2019年获批以来,南京片区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的发展定位要求,着力在科技创新、产业开放、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探新路、促改革,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片区形成2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00多项在国家、省、市复制推广。
自贸区南京片区规划面积39.55平方公里,东至长江、横江大道、浦滨路,南至虎桥路、西江路,西至环山路、沿江大道、浦乌路,北至锦绣路、凯天路、浦东路。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现代金融等产业。
坚持创新导向,积极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坚持“双区叠加”“双自联动”,把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策源地作为南京片区的首要任务,以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赋能,推动产业、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门户功能,与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创新合作,剑桥大学建校八百年来海外首个科技创新中心在片区落户,北京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在片区开展创新研究。先后在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地美国硅谷、波士顿,英国牛津、剑桥,瑞典斯德哥尔摩等地建设7个海外创新中心(离岸孵化器),初步形成符合“两城一中心”产业发展导向、满足科技创新需求的创新网络体系。
聚焦“两城一中心”,着力打造高端产业地标。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金融等前瞻性先导性产业,重点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芯片之城”、引领国际产业创新前沿的“基因之城”和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扬子江“新金融中心”。在台积电、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龙头企业和国家试点带动下,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上下游企业正加速集聚。同时,大力发展资产管理、股权投资等新金融业态,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大资本支撑。
坚持开放导向,不断优化对外开放格局。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推动开放与创新深度融合。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扩大“不见面审批”事项范围,在全省率先开展行政审批“2330”改革。成立江苏首个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设立江苏首个全面授权商标窗口,率先开展和国际通行模式相符的创新管理和运营模式。积极探索放宽外商投资领域,成功引进全省首家外商独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加快申报设立南京自贸片区综合保税区,进一步提升区域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