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片区打造知识产权联合执法模式

发布时间:2020-12-09 10:28:00   来源: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   字体大小:【】【】【】   浏览量: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知识产权执法是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南京片区挂牌以来,着力完善知识产权联合执法体系,加强一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和能力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探索知识产权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联合知名高新技术企业提升特殊领域专业化执法水平,同时鼓励公众积极举报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统筹配置执法资源,有效解决执法资源分散、调查取证困难、执行效能低下等问题。

自南京片区挂牌以来,查办知识产权行政案件22件,累计涉案金额34万元,处理群众投诉举报16起。开展“2020年南京市知识产权执法与保护”等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查办“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口罩案、销售不合格医疗器械案”等一批典型案件。有力打击各类专利、商标等侵权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商标权人、专利权人与创新主体、市场主体利益,为南京片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供知识产权保障。

那么这样的成效是如何达到的呢?在知识产权执法上,南京片区究竟有什么创新之处呢?

一、构建“日常执法+专项行动+公众举报”全链条

围绕抗疫防护用品、食品、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汽车配件、服饰箱包等重点商品,通过省市区多级联合执法、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加强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线索摸排,加大执法频次与力度。及时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打击商标专利侵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群体侵权等违法行为,同时鼓励公众积极举报知识产权相关违法线索和行为,拓宽案源渠道。

二、打通知识产权跨区域联防联治堵点渠道

知识产权侵权假冒往往具有跨区域、跨部门的复杂特点,行政执法过程面临发现难、取证难、周期长、执行难等问题。为有效整合区域行政执法资源,拓宽线索渠道、强化执法联动,南京片区探索知识产权跨区域联合执法新机制。通过协调开展集中执法、协助案件调查、信息共享、研讨交流等方式,研究制定区域性协作计划和措施,适时组织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联合执法行动,实现跨区域联防联治。

三、着力“政企联合”重点打击商标秘密侵权行为

商业秘密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具有新颖性、价值性、实用性和秘密性的特点。随着南京片区服务、贸易、人才市场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市场上新的侵犯商业秘密违法行为不断涌现,保护商业秘密执法日显重要。高新技术型企业普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有比较完善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防范措施到位,预警机制灵敏,具有权利救济的自力性。为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自身保护优势,提升商业秘密保护执法水平,南京片区主动联手知名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研讨交流、信息共享、联合取证等方式,打造商业秘密保护执法新格局。

在实践中,南京片区还推进跨区域联合执法工作。针对一起电力环保企业商业秘密泄露投诉举报件,相关产品涉嫌仿冒,嫌疑人注册地在南京片区,权利人称该产品已被销往沈阳和遵义的两个电厂。为从快从准调查取证,南京片区充分利用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优势,与沈阳市铁西区和遵义市播州区市场监管部门组建联合执法小组,围绕事实认定、证据收集、法律适用等方面加强信息共享,第一时间获取实物照片、订单合同、付款凭证等关键线索,顺利推进排查挖掘案情。

除此之外,南京片区还联合聚隆科技、五城共聚、大美健康3家高新技术知名企业,深入研讨交流,学习了解企业对所开发各类产品签订的协议内容、对专业设备设置权限及管控过程加密等措施,加强信息共享,提高业务技能,科学拟定商业秘密领域保护措施和确权形式,开展“联手打假”专项行动,形成打假合力,推动商业秘密这一特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由于知识产权执法专业性强,案件查处难度大,相关违法行为呈现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趋势,现行执法措施和手段尚难以完全满足执法需要,下一步南京片区将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办案技能。

同时,南京片区还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执法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海关、工商、质监、公安等知识产权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情报工作和联系,通过案值认定、信息共享、业务培训等方面的协作和配合,在片区形成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监管合力。为了提高行政执法案件处理效率,南京片区将探索设置案件处理简易程序。针对知识产权侵权货物金额的大小设置差异化案件处理程序,更加合理分配办案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