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的童年更美好!新区沿江街道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工作

发布时间:2023-11-29 16:52:00   来源:沿江街道办事处   字体大小:【】【】【】   浏览量: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事关广大儿童成长发展和美好未来。近年来,新区沿江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和儿童需求导向,充分发挥辖区资源优势,打造“1+N”的儿童友好空间布局,营造环境友好、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的阵地氛围,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

资源整合,推动自然友好和儿童友好双向奔赴

沿江街道始终坚持把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公园绿地建设,校园周边的街角绿地、社区内的零星空闲地、小区内的点状空间等地块在匠心与巧手之下,蝶变为儿童友好型社区公园、小区公园和口袋公园。

前不久,刚刚竣工验收的龙山社区的龙王山郊野公园里,“故事盒子”“闯关乐园”“林中书屋”等儿童友好元素充分体现,特别是到了晚上,灯光让公园变身色彩斑斓的“童梦”世界,将欢声笑语洒落一地……来到龙王山郊野公园,仿佛进入了“多巴胺”世界,处处充盈着儿童友好的无限活力。此外,龙王山公园开辟了“一米菜园”种子接力站,让孩子们体验农耕、播种希望,成为劳动实践的“小天地”。通过成立儿童生态环境科考队,对龙王山生态系统的体验、科考等形式,让儿童了解自然,走近自然。

启新社区结合“一米高度”,从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在口袋公园中进行适儿化改造,提供便捷舒适、安全有趣、文明友好的公园环境,让更多儿童远离电子产品,在自然、友好的空间中快乐成长。同时,以北外滩水城11街区口袋公园为起点,沿引水河至启学巷,刻画环绕式儿童服务载体地图,让儿童拥有了家门口的游乐园。今年8月,辖区龙山社区、启新社区入选“南京市儿童友好试点社区”。

科学布局,推进空间友好到服务友好连点成线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图书室里,自助图书室、亲子阅读区、科普实验室等“充电”空间丰富多彩,成为周边少儿打卡的“快乐驿站”。这是沿江街道推动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缩影。色彩适宜的地垫、靠垫、小沙发等质地柔软的物品进行布置,让儿童的阅读环境更加舒适、温馨,营造安全、温馨的阅读环境,激发儿童对阅读的兴趣。

此外,街道在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上不断发力,各社区依托自身特色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儿童友好元素阵地。路西社区的几何公园、润江社区的星润广场、京新社区的红石榴家园……这些阵地位于不同区域,服务内容也各有特色,满足了孩子们“在家门口就有得玩”的愿望,为周边居住、上学的儿童提供了更完备、安全、优美的娱乐休闲空间,为儿童的安全、健康、快乐成长提供坚实保障。这些儿童友好阵地覆盖了辖区63个居民小区、36所幼儿园和13所中小学,构建了5-10分钟的儿童友好社区生活圈,极大地提升了儿童及家庭的幸福感。从“空间友好”到“服务友好”,街道各社区、各部门对儿童的关心与爱护一直在身边。

文化浸润,聚焦儿童人文和素养提升全面发展

在儿童友好社区创建过程中,沿江街道发挥文化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基层文化阵地作用,以培育新时代好少年为出发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少年儿童提供展示自我、拓展兴趣的平台,点亮多彩文明生活,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街道志愿服务品牌“格桑梅朵”周末学堂自2014年启动以来,一直坚持从儿童需求出发,围绕儿童成长需要,精心设计少儿美术、少儿朗诵、手工课堂、故事演绎、诵读经典等课程,志愿者全部是来自辖区共建单位红太阳小学的教师,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文化主题活动300余场;“国艺工坊”课堂、“汉风书院”等社区文化品牌各具特色。百润社区组织少年儿童围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泥塑制作、扎花灯、剪纸等文化活动,增强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水城社区、旭日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国画课、书法课等100余期。

各社区组织少年儿童参观博物馆、红色广场、梅园新村,瞻仰雨花台烈士陵园,打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阵地,不断用实境课堂涵养少年儿童历史底蕴,让孩子们在行走中拓宽视野,更把爱国爱乡的精神根植于心。

下一步,沿江街道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儿童友好理念,进一步整合辖区资源、强化部门联动,在政策、空间、服务和环境等方面持续加强,深化儿童友好社区建设,释放更多活力,为社区儿童成长营造健康、平安、快乐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