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沿江街道:外塑“颜值”内修“气质”,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发布时间:2024-06-07 12:22:00   来源:沿江街道办事处   字体大小:【】【】【】   浏览量: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六月的沿江,天高云淡,风景秀丽,徜徉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一处处美景:口袋公园里生机勃勃,居民沉浸在广场里晨练、散步、跳舞、闲聊;背街小巷里干净整洁,规划有序的停车位里停放着整齐的车辆,勾勒出一幅“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城市管理新画卷……

城市管理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近年来,新区沿江街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在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工作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聚焦城市管理短板弱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城市管理高“颜值”和好“气质”内外双修。

强“颜值”,绿化提升行动绘就城市底色

沿江街道持续推进绿化提升行动,在公园建设上下足功夫,通过利用城市边角地块、沿河两岸打造口袋公园,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美好生活空间。

去年以来,完成小外江路口袋公园、民兵路口袋公园等区域共计8000平方绿地整治出新,完成观江路、天华东路等6条道路中间绿岛约2000㎡绿化精细化提升。目前,位于北外滩水城19街区东侧的“MORE FUN”(莫烦)公园建设已接近尾声,很快就能与居民见面。在约6700平方印象花园小区南侧空地新建口袋公园,为周边多个小区居民提供休闲游玩公共活动空间;新增民兵河便民步行栈道和钢架桥,完成对民兵河便民设施及景观提升,进一步优化河道两侧环境。

近日,路西社区新改造的“几何乐园”口袋公园也和居民们打了个照面。新的口袋公园景色更美、功能更全,新增了法治长廊、运动步道、游乐设施等,塑造出全龄友好、宜行宜赏、活力品质的慢行休闲空间,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家门口的好去处。

在沿江,口袋公园目的建设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便捷休憩的场所,也让居民感受到生态建设的成果。同时,各社区、部门打造的口袋公园主题各不相同,将区域特点和本社区特色与公园景观融为一体,做到既有颜值,又有内涵,让居民乐享更多的“绿色福利”,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截至目前,如几何公园、吨粮河公园、杏湖湿地公园、龙王山郊野公园等在内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园在沿江辖区已有几十处,总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提“气质”,城市功能配套托起稳稳幸福

小厕所,大民生,公厕既是体现城市文明形象小小窗口,也是便民利民的一项民生工程。近年来,沿江街道围绕群众需求在公厕调研、公厕建设、公厕管养方面做文章,将公厕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实事之一,全面推进厕所革命,提升公共厕所建设管理水平。已建成的13座高标准公厕已全部对外开放,预计今年规划新增公厕3处,分别是百润路东侧浦洲路南侧空地、学府路旭日学府广场内绿地、侨谊路与兰新路交叉口南侧绿地,目前正在进行稳评和民调。除了新建公厕,辖区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执法大队、共同富裕设、香槟广场、力朋广场、依山溪谷等16家驻区单位也加入厕所联盟。

此外,车位紧缺也成为很多城市管理的难题。作为江北新区直管区,沿江街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70个居民小区近35万常住人口,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停车位供不应求。为解决停车难题,街道统筹各方资源,探索“潮汐停车”举措。5月底,在路西社区举行的江北新区停车资源共享暨“停满意”工程市、区两级新闻发布会上,备受关注的沿江街道“沿慧停”惠民停车项目正式对外发布。越来越多园区、企业愿意拿出车位给小区居民共享,如邻近创业新村、高新花苑小区旁边的南京软件园研发大厦,天润城十三街区、江岸水城旁的三鑫科创园,新沿路、冯墙路周边的海悦花园商业广场、全季酒店等,累计已提供325个停车泊位,向周边居民开放共享。

抓“治理”,宜居宜业环境回应民生诉求

以行动回应期盼。沿江街道创新社会治理,因地制宜、找准抓手、创新思路,发挥街道 360全要素指挥调度平台智能化、科技化优势建立 11个社区层级指挥调度平台系统,构建“街-社-组-格”四级指挥调度体系,形成高效有力的线上+线下“闭环式”网格管理机制。进一步发挥“精网微格”效能,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落实重心下移、关口前移、资源整合,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积极探索具有沿江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新体系。推进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党群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增设网格诉求人工受理专窗,打造微网格服务阵地样板,缩小便民服务圈。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环境卫生、市政绿化、营商环境、食品安全、背街小巷改造、占道经营、停车秩序、违建危房”等问题,通过举办“城管公众开放日”、召开“城市公众治理委员会”和“社区议事厅”、畅通城管便民服务热线等方式广泛收集社会大众的意见及建议,结合街道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切实解决了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民心所向的民生诉求。

城市品质提升是改善民生、提升市民幸福感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沿江街道还将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举措,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营造一个干净、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不断为人民群众擦亮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