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新区举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专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3-08-15 18:10:00   来源:宣传和统战部   字体大小:【】【】【】   浏览量: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8月15日,在南京市新闻发布厅召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专题二“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第二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专场新闻发布会,由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投促局、江北新区、建邺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江北新区投资促进和商务局局长王为华表示,近年来,江北新区依托国家级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优势,坚持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在高水平开放中树起新的“江北坐标”。 今年以来,江北新区外向型经济总体平稳向好,上半年新区进出口额229.9亿元,同比增长0.6%;服务进出口额3.2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46亿美元;对外投资额5350万美元,对外开放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一是主动对标先进,不断提升集成创新水平。积极推进各类制度创新。新区聚焦生物医药、金融创新、服务贸易、投资便利等重点领域,积极谋划改革举措,累计形成近百项制度创新成果。不断强化可复制推广经验总结。2022年以来,片区25项制度创新成果在省级以上复制推广,2项在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复制推广。今年有3项入选国务院第七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占全国的1/8,2项入选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最佳实践案例,另有一项全省唯一入选商务部“外贸新业态优秀实践案例”。 

二是推动双向开放,加快促进高端要素集聚。主动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FTA 惠企‘一键通’智慧平台”上线全新移动端应用,扩充支持 70余国优惠关税一键查询。落实深化制度型开放 20项试点措施,在绿色贸易认证、公平竞争第三方评估等“边境后”领域试点上取得突破。搭建碳核算服务平台,推出全国首批数字化认证碳中和出口商品。开展跨境数据安全流动试点,“中国制造网外贸电商平台业务”成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领域数据合规出境案例。抢抓服务业扩大开放新机遇。2022年以来落地3个QFLP试点基金项目;3家企业上线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累计办理跨境业务28亿元;全省首创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申报海关AEO高级认证,累计完成 400余项产业前沿物品通关,金额近亿元。2022年配合海关监管出口生物医药制品3404批,货值同比增长38.7%。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上线跨境贸易数字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积极探索新型离岸贸易,服务重点企业成功办理2900万美元全球采购业务。创新二手车出口“通关一体化模式”,2022年出口金额增长7.3倍。 

三是出台“1+6”政策,持续优化新区营商环境。2023年3月,新区出台包含促进经济主体高质量发展1个普惠性政策,以及集成电路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金融产业发展、外资扩量提质、外贸培优扶强、会展高质量发展等6个专项政策,形成“1+6”系列政策体系。从普惠到特色,从纾困到成长,从产业发展到对外开放,普惠性政策与专项政策协同形成政策合力,多维度、多层次促进经济发展。 

下一步新区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制度改革创新与开放型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平台能级。一是狠抓自贸提升和服务业扩大开放战略落实。认真落实江苏自贸试验区三年提升行动方案,高质量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各项试点任务,努力打造高水平开放型服务业发展先行区。积极梳理一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先行先试举措,努力在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形成更多首创性集成创新成果。二是狠抓重点改革项目推进。落地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白名单”、特殊物品联合监管等改革试点,建设全省首个特殊物品第三方风险评估中心。加快数字经济领域开放,探索建设跨境数据流动公共服务平台,服务重点产业。三是狠抓开放型经济增效。加强产业链精准招商,着力提高重点产业利用外资比重。落实“全球数字服务商招募计划”,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服务贸易,促进外贸提质增量。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推动跨国公司区域性总部、外资金融机构与专业服务机构集聚。四是狠抓营商环境建设。建立重大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深化“多评合一”改革,试行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审批。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功能,开展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推进公证、调解、仲裁联动发展,完善国际商事争端多元化解机制。

 南京江北新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长三角区域重要的新兴产业集聚地和服务业开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