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大厂街道:百变大厂,不变活力

发布时间:2023-11-06 09:42:00   来源:大厂街道办事处   字体大小:【】【】【】   浏览量: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你认识的大厂是什么样子?是复古滤镜笼罩下的工业厚重,还是城市处处蝶变新生?是桃湖公园的夜间繁华,还是满溢书香的宁静优雅?大厂不止一面,百变的大厂透露出的是随时代跃动的无限活力。

满满工业风 历史深沉

漫步大厂街头,一个个昭示工业发展的烟囱、一处处生发新活力的工业遗存营造出大厂作为老工业基地的特有氛围。1934年,“远东第一大厂”永利铔厂落地于此,大厂的工业基因由此缘起。南钢集团、扬子石化、华润电力江苏南热、华能南京电厂、中国化学十四化建等大型企业先后扎根,更为大厂打上了深沉的工业烙印,这片土地见证了新中国第一袋化肥、第一袋催化剂的诞生,也目睹了历史变迁。

手握工业文化“第一手资源”,在故土上写新章。大厂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将老工业基地遗存转化为工业文明小镇建设的原始素材,在永利铔厂原厂址上兴建1934文化创意产业园、民国百年光影展览馆、工业文化体验区,一批批文旅新地标加速落成,游人们可在红房住宅间“沉浸式”感受民国风情,在钢铁架构间触摸斑驳历史,也可在展馆遗存中重温厚重的时代光影。特有场景资源吸引了近百家文化企业入驻。融合工业风和文艺范,以老工业引申出影视、文旅等新样态,创新之花依托工业内核在大厂蓬勃生长,承载着近百年的工业记忆,也托起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转角遇生活 烟火可亲

从西厂门旁的一碗热面到泰亿夜市的美食摊,从老大厂“新街口”到桃湖公园新商圈,从太子山公园的“偷得浮生半日闲”到满是幸福感的“15分钟生活圈”,烟火气穿过岁月,填满大厂人的每一处生活缝隙。

随着商业便利性的不断增强和服务站点的日益增多,大厂15分钟可囊括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小区内健身、议事、遛娃,“家门口”就有商气活力,15分钟不仅是时间刻度,更是便民的尺度和幸福的跨度,此番舒心,大厂人有数。

大厂从不缺繁华和人潮。十村步行街作为大厂的“老牌”中心,是不少“95后”心中的童年圣地,如今慕斯荟等多个商场的出现更加让“逛gai”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日常。尤其是以“公园+商业”模式“出圈”的桃花里商业街,依傍着桃湖公园成为大厂人的“新宠儿”,伴家人好友、吹桃湖晚风、逛热闹市集逐渐融作周边居民朴素而鲜甜的生活味道。

今年9月,大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启用,并配备胃肠镜、多层螺旋CT、数字化DR等多元现代化医疗设备,“家门口”医疗软硬件的双重升级让大厂人有了更实在的健康落点;10月,桃湖公园内面积达5800平方米的新建停车场正式投入使用,新增车位191个,为桃湖游人解决停车难题……如今,一项项关系百姓烟火的举措还在不断落实中,大厂这座城正鲜活。

文明满城 自带“文气”

在书屋中感受时光流转、握手“诗和远方”,大厂是个带着“文气”的小姑娘,有文静,亦有灵动。在大厂书屋徜徉书海,参与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活动;在桃湖公园桃蹊·小石头书店静心“充电蓄能”;在YUE·未来城市书房享受智能化的贴心服务;在社区书屋的方寸之间浸染浓浓书香……在大厂,只要你愿意便总能见到她文质彬彬的样貌。

不仅有书卷“文”气,更有志愿文明。今年,大厂新时代文明实践小镇项目启动,召集各行各业及退休职工近7000余名“小蜜蜂”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共治,共同装点城市文明。集“展览展示+”“宣讲活动+”“文创图书+” 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也为居民群众提供了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拓宽朋友圈的优质平台。

随着志愿平台建设的日益完善,大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也开始“越夜越绚烂”。 今年夏天,大厂“七彩夏日——红色公益电影进社区”露天放映活动“圈粉”一众居民。此外,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自主举办纳凉晚会,邀请辖区居民共享“文化盛宴”和有声有色的大厂之夜。

向新生长 正值芳华

“南化、南钢、扬子等一众工业企业是大厂的特有印记,也是迈步发展的底气!”大厂正一面加速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步伐,一面全力招商,推进项目载体集聚。以1934文化产业园为载体,建成大厂街道“双碳”技术产业园,吸纳众多高新技术企业落地;全力优化企业服务,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大厂努力让企业留下、让创新扎根。

新发展、新风貌,域内一处处因地制宜的更新让大厂容颜更靓丽。总长1.2公里的焦洼河在精心治理中蜕变成为绿色河道,“同城共筑·幸福共建”微改造项目有序推进,社区闲置空地变为满目绿意的“袖珍花园”……今年,大厂街道积极落实“四清、四拆、四整治”专项行动,聚焦常态长效管护,从道路修补、绿化养护到城市细节的有机更新、精心雕琢,大厂努力为居民建设有品质、有内涵的居住之所。

辉煌过往和新的梦想都凝聚在这片向新而生的热土中。在用心和创新的双重加持下,大厂焕新出发,向着更多元的“可能性”大步迈进。(新区大厂街道 通讯员 张玉莲)